关于牛角挂书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牛角挂书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角挂书故事1
【注音】niú jiǎo guà shū
【出处】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新唐书·李密传》
【解释】比喻读书勤奋。
【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结构】主谓式
【押韵词】牛衣夜哭、藏垢纳污、套近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嘴上功夫、横见侧出、略不世出、根朽枝枯、气壮胆粗、窸窸窣窣……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李密年轻时听说包恺在缑山,就前去拜他为师,他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刚好在路上看到,骑马跟在他的后面问他为什么这样勤奋。李密见是杨素就回答说在看项羽传入迷了
【成语示例】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牛角挂书故事2
李密牛角挂书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用来告诉人们要勤奋读书、好好学习的故事,今天要说的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也是其中的一个。李密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的《陈情表》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故事中的主人公李密便是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的那个李密。
李密牛角挂书的故事
在隋唐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李密。有一天,他把用薄草制成的鞍马和鞍马小的垫子放在牛背上,他自己则是骑在上面。另外李密还把一卷《汉书》挂在了牛的犄角上,就这样一边骑一边看书。正巧这一幕被越国公杨素看到了,于是他就慢慢地跟在李密的后面,问道:“这是哪里来的书生呀,这么勤奋地读书?”李密认识杨素,于是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杨素。杨素问他在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是《项羽传》。”因为和李密的交谈,杨素感到很惊奇。回到家后,杨素对自己的儿子玄感说:“从我观察李密的见识和风度上来看,他不是个一般人。”此后玄感倾心与李密相结交、接纳。到了大业九年的时候,玄感举兵进攻黎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浚县的时候,就派人把李密迎接到函谷关。
李密陈情表
李密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的《陈情表》更是后世学习的典范楷模。据记载,蜀国被司马氏家族消灭后,为了扩大势力,强盛国力,司马氏王朝便大量招揽蜀国旧族,如果有人违抗命令,便会招致杀身之祸,李密便是这些被招揽的蜀国旧族中的一员。
当时司马氏建立的西晋,为了巩固西晋统治,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李密又是一个大孝子,为了能够逃离朝廷,也为了能够在祖母身边尽孝,李密便写下了这篇情真意切的《陈情表》。他没有直接向司马氏陈情,而是从侧面表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凄苦情景。
《陈情表》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前部讲述的是李密自己的一生命运,他命途多舛,年幼时,就失去了父母,全靠祖母伊人照料。不幸的是,当自己成人,祖母却已老去,而且疾病缠身;中部讲述的是自己的矛盾之情,又想为君主解忧,分担国家大事,又想照顾祖母的两难情景。在本部分,李密还提出了自己对治理国家的一些见解,另外又对西晋提倡的以“孝”治国理念大家赞赏,以此为自己辞官在家赡养老人的依据;后段表明自己愿意先尽孝再尽忠的决定,言辞诚恳,感人至深。
这篇《陈情表》集中表现了李密过人的智商和情商,他懂得如何在适当的情形下,做到收放自如,用恰当的与其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让君主了解自己的苦心和衷心。
牛角挂书故事3
【释义】比喻勤奋读书。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李密传》。
陈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李密任东宫护卫。
有一天,杨广临朝,问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站在左边卫队里的那个黑脸小伙子是谁?”宇文述说:“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李密。
这个人站在那里左顾右盼的,我看他不是平常人,不能让他做警卫。
几天后,宇文述对李密说:“你祖上几代都是朝官,你应当从才学方面去寻找出路,何必做警卫呢!”李密就辞去职务,发愤读书,一天,他骑着牛去缑山,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他边走边读,被越国公杨素碰见。
杨素经过同李密交谈,觉得李密是个奇才,回来对他的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等闲之辈。
于是杨玄感就与李密结为知己。
杨玄感后来奉命驻守黎阳监督粮运,他把李密接到那里,他在李密的鼓动和策划下起兵反对隋朝,不久兵败被杀,李密被捕,但他在押送途中逃脱,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军。
李密到瓦岗军后不久,他的才能立刻就显现出来,深得瓦岗军头目翟让的信任,后来被大家一致推举为起义军领袖。
牛角挂书故事4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为这个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一回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
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发了年青力壮的民伕、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
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伕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牛角挂书故事5
李密,字法主,出生于公元582年,卒于公元618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袭父爵蒲山公,后迁亲卫大都督,继而投起义军做了首领,唐朝建立后,拜光禄卿。
他小的时候,有一个“牛角挂书”的故事,反映了他刻苦读书的精神。
李密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自幼生得虎背熊腰,黑皮肤,大眼睛,喜欢舞枪弄棒。到七八岁的时候,他便练就了一身武艺。不久,李宽去世,李密继承父爵,封蒲山公,补了个左亲侍的差使。但因年龄太小,上司对他要求不严,故平时常在街头与人习武为乐,常常赢得围观群众的喝彩。
有一天,隋炀帝杨广外出行猎回宫,看见李密正与伙伴对打、跑跳、纵跃,动作机敏,似龙腾虎跃,很是精彩。炀帝看了感到惊奇,遂问随从大臣许文术说:“这个黑孩子是谁家的,小小年纪,武艺竞如此高强?”
许文术禀报说:“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名叫李密;由于他父亲的关系,给他补了个左亲侍的差使。”
杨广道:“这么小的孩子,又这样聪明伶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定能成为我朝有用之材。你抽空告诉他,不要再干宿卫的差使了!”
事后,许文术把皇帝的意见说给了李密,李密听了大喜,立即辞去官职,回到家乡,不会友,不见客,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后来,他听说离家二十里外的缑山,住着一个名叫包悦的人,很有学问,尤其精通《汉书》,便天天起早步行前去求教。时间一久,母亲见他天天来回走路,过于劳累,便让他骑着家中的一头耕牛去缑山。这一来,倒给李密提供了争取时间读书的机会,他常常骑着牛看书。
有一天,他又骑牛上路。出村后,他把装有一套《汉书》的书包挂在牛角上,从中掏出一本《项羽传》,然后骑在牛背上,边走边看。途中,恰巧遇上朝廷命官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办完公事回京。杨素不认识李密,见他骑着牛赶路还在看书,很感惊奇,便拍马一鞭,赶了上去。李密没有发现,头也不抬,照样边读边走。杨素高兴地对手下人称赞说:“你们看,如此勤奋的孩子真是少见啊!”
直到这时,李密才听到有人说话,抬起头来,见是越国公来到跟前,赶紧翻身下牛,上前见礼,并主动通报了自己的姓名。杨素笑着问道:“你读的是什么书?”
李密回答:“是《项羽传》。”
接着,杨素又问李密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还询问了书中的主要内容,李密都一一作了回答。杨素听了,非常满意,便对和他一道前来的儿子杨玄感说:“你们必须很好地向李密学习,否则,你怎么也赶不上他的知识和气量的!”
从此杨素便和他倾心相交,成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后来,又把他接到府中做了谋士。不久,天下起兵反隋,李密投奔了瓦岗寨,做了农民起义军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