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并且当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韩非子的寓言 1
延陵卓子,乘坐身高八尺名叫“苍龙”的四马拉动的彩车。马匹受到严格的限制,向前有络在下巴的皮钩与马勒,向后有尖锐锋利的有针刺马鞭催赶。因此,马匹向前难以进,向后不能退,只好避开前后而从两边乱跑。
造父是一个著名的驾车能手,路过时看见这种情景,忍不住伤心地哭泣,涕泪满面,仰天长叹道:“古代的统治者,治人也是这样啊!那些眼花缭乱的奖赏,本是用来勉励人们立功创业的,或许立功受奖之后,你毕生的努力就此毁于一旦;惩罚本是用来抑制犯罪禁诛奸佞的,可是于法之外,却有人美誉加身。马凭借广阔的原野,才能奋蹄狂奔;人凭借宽松的环境才能有所作为。如果把人的思想和行为禁锢得太死,人们不知所措,只好站在中间观望。这也是圣人为人们的境遇,悲哀哭泣的原因啊!”
韩非子的寓言 2
伯乐教了两个徒弟,专门辨认一种常用后蹄踢人的烈性马—也叫“踶马”。有一天,他们两人一道前往晋国正卿赵简子的马棚里实际观察。其中一人选到一匹踶马,另一人走到马的身后详细巡视了一番,连续轻轻拍了三次马的屁股,可是那马却不踢人。选马的人以为自己看走了眼,另一人却说:“您没有看错,这是一匹踢人的烈马。只是它现在扭伤了肩胛,膝盖发肿。那踢马举起后腿向后猛踢的时候,全身的重量都落在前腿上。这匹马受伤后,前膝肿痛,不能支撑全身的重荷,所以后腿举不起来,就不能踢人了。您独到的眼光,的确善于辨认踢人的烈马,不过您还不善于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失察于它不能承受重荷的肿膝所带来的影响。”
任何事情出现特殊的状态,必定伴随着特殊的原因。能够掌握和运用踢马肿膝难以承受全身重量,因而不能踢人的道理,这就是聪明人独有的智慧。
惠子说:“把高智能的猿关在笼子里,就会变得跟小猪一样。”
这就是说,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原有的优势难以发挥,就没有条件施展才能了。
韩非子的寓言 3
【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②。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③。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④,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⑤,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⑥!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⑦。故曰:圣人之德化乎!⑧”(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历山:根据“舜耕历山”的传说,自称是舜耕过的历山,北至黄河逐鹿,南至浙江上虞,西至山西永济,东至山东济南,全国共有二【我们被彼此所吸引,像水滴一般,像行星一般;我们对彼此排斥,像磁铁一般,像肌肤颜色一般。】十一处。侵畔(pàn):侵,侵入。畔,田界也。—《说文》。②期年:旧读(jīnián),一周年。甽亩:甽(zhèn),田边水沟。亩,田中高处,垄。甽亩,即田中垄沟。③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④东夷:历山东部地势平坦而广阔的地方。苦窳(yǔ):苦,通“盬(gǔ)不坚固 ”。窳(yǔ):粗劣。⑤官:职责。⑥信:果真,的确。⑦躬藉处苦:躬,亲身,亲自。藉(jí):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自周初始,统治者就很重视农耕,并直接参加农业劳动,史称“王耕藉田”,一般于早春择吉举行。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及各级农官皆持农具,至天子的庄园象征性地犁地,推犁次数因人不同,“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⑧德化:用德行感化人。故事解读;舜是一个好官,能为人民做实事,帮助人民。真正好的人就是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的人。朝廷上官员很多而只有心里想着百姓的人才能得到百姓拥戴。
《韩非子》寓言故事:自胜者强 4
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遇见曾子。曾子问子夏:“你为什么身体长胖了呢?”子夏回答说:“战胜了自我,所以胖了!”曾子说:“什么意思呢?”子夏说:“我的思想斗争反复激烈啊!当我深入了解先王的道义时,深感显耀崇高而为之敬仰;可是眼前一再出现荣华富贵,又感到欣喜与羡慕。两种思想的斗争,反复激烈未分胜负,当然就瘦了。现在,先王的道义终于在我的心中取得胜利,我的身体自然就胖了。”
因此,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之难,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说:“能克己修身,战胜自我的人,才� ”
韩非子寓言故事 5
由小编如梦洗整理的文章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分享结束了,希望给你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