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民歌是指每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的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是每个民族劳动人民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嘎达梅林是哪个民族的民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资料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
著名的《嘎达梅林》最初是以长篇叙事诗和民歌的形式在草原上传唱的,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之后,音乐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交响诗和大提琴协奏曲等多种演奏方式(还有一部同名电影)。我所介绍的是自己很喜欢的马头琴演奏。开始的《嘎达梅林》是以一阵急促沙哑的马头琴开场的,音乐营造的落日余晖中,马头琴如泣如诉的泛音更像是天空的呜咽,大地的长鸣……
这首内蒙古民歌讲述了七十年前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保护草原和百姓,率领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向封建王爷和军阀斗争的事迹。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歌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歌词: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空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空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历史渊源
嘎达梅林(1892年一1931年),本名那达米德,汉名为孟青山,因在家排行老小所以叫“嘎达”,而“梅林”是指他的官衔,故此叫“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达尔汗旗人(现在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清末,清朝政府实施“移民实边”政策,大量汉人流入草原放垦开荒。蒙古王公又与东北军阀勾结大规模开垦草原,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草原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了牧民的愤怒。嘎达梅林为了牧民的利益和蒙古人民的土地发起“独贵龙运动”。不幸的是,蒙古王公与张学良部下串谋杀害了嘎达梅林,起义以失败告终。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被民众以叙事民歌形式记录下来,产生了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最初由陈清障、鹏飞、孟和巴特、达木林、军力、美丽其格、松来扎木苏、塞西雅拉图等人翻译整理后,1950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上。自此《嘎达梅林》声名鹊起,在全中国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嘎达梅林》从科尔沁草原唱到了全中国,成为蒙古族民歌代表作。
文化特征
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产生于起义后,以真实事迹为背景,较完整的交代了起义的全过程,从而塑造了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该民歌的韵文约有2000余行,演唱全曲需要四个多小时,抒情性与叙述性相结合,其旋律朴实、曲调深沉、语言生动感人。
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充分体现了蒙古人民崇拜英雄的传统思想。阐述了蒙古科尔沁近代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塑造嘎达梅林的形象表现了蒙古人民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博大情怀。
表现形式
嘎达梅林存在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最初以民歌的形式来歌唱嘎达梅林,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首概括嘎达梅林起义全过程的叙事长诗。
长篇叙事民歌是在内蒙古东部半农半牧地区兴起的民歌形态,一般由民间艺人创编和演唱,用四胡或潮尔琴伴奏,自拉自唱,其特点是情节内容复杂、结构庞大。《嘎达梅林》全曲歌词很长,现代人们经常演唱的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四段歌词。每段歌词均为两句,上句采用比兴手法,以蒙古族人民熟悉的鸿雁南、北起飞来衬托英雄形象;下句点题,以直白、雄浑的语句表达了广大人民对英雄的歌颂和缅怀。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嘎达梅林”情节生动曲折,语言凝练,音韵铿锵,曲调优美,气势雄浑悲壮,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文学、音乐价值。
传承状况
“嘎达梅林”传唱艺人逐年减少,传播范围也在萎缩,急需保护。
传承人物
何巴特尔,男,1939年出生,2009年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申报,传承项目:嘎达梅林。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科尔沁左翼中旗文化研究室获得“嘎达梅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衍生作品
1956年,中国女作曲家辛沪光根据《嘎达梅林》这首民歌,创作出交响诗《嘎达梅林》,成为中国交响音乐的传世作品。
2002年,导演冯小宁编剧导演电影《嘎达梅林》,其中电影配乐由音乐人三宝创作。
根据嘎达梅林改编创作的各类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如作曲家王强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根据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琵琶独奏、马头琴、古筝等多种民族器乐曲;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嘎达梅林连环画;舞蹈家朝克图的独舞《嘎达梅林》等。这些作品运用不同艺术手法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位民族英雄。
歌曲背景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内容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他在王府担任的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
《歌从黄河来》是由山西卫视打造的一档周播民歌风情音乐节目。本节目以中国民歌为载体,通过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民歌手的精彩表演,大力弘扬中国民歌。在最新一季2015《歌从黄河来》比赛中来自内蒙古科尔沁的蒙古族天籁女声阿木古楞凭借优秀的唱功从400余名参赛选手之中顺利的闯关成功进入全国6强。
阿木古楞有着美丽的容颜,长着会说话的眼睛,性格活泼,为人谦和,更为人赞叹的是她的嗓音明亮圆润,音色优美婉转。她那带有浓郁草原风情的歌喉,打动了评委及无数歌迷,她被称为天籁女声科尔沁草原的百灵鸟。
此次晋级六强时阿木古楞演绎了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与蒙古族著名呼麦大师小黑共同完成,二人的完美配合引得全场陶醉纷纷,据悉阿木古楞每次的参赛作品都是由她本人进行改编创作,添加了自己的音乐元素,已达到最理想的演绎。
歌曲赏析
阿木古楞现场版的《嘎达梅林》歌曲以轻盈的钢琴曲和小黑的呼麦开场,如无声处聆听草原的自然之音,瞬间把人带拽到那美丽辽阔的草原画境之中,阿木古楞以清雅、腕转的曲调起唱,这是一段宁静、宽广的引子,讲述了嘎达梅林故事的开始,轻轻的向我们打开了故事的画卷,我们象在空中翱翔的鸿雁,俯瞰风景优美的科尔沁草原,去寻找英雄所留下的历史痕迹,穿越时空,看到了嘎达梅林,看到了牡丹还有他们的孩子,幸福的一家在草原上和平的生活着,突然在伴奏中出现了不安的三连音鼓声,由平静转变为不安,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故事。
在小黑呼麦的烘托气氛之下,阿木古楞的歌声瞬间穿越到当时嘎达梅林和勇士们战场上嘶杀战斗的历史场景,音色亦越发明亮,呼麦也出现了马蹄声,伴奏不断加强,构成了反抗与奋斗的情绪;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曲调呈现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情绪,充满了乐观的气息和草原人民为生存而斗争的形象。此时歌曲用如骏马奔跑般的短句音调,明亮有力,预示人民的力量开始聚集。
到了歌曲高潮部分,阿木古楞以高亢的蒙古长调,立刻把整个意境和情绪带到了那悲壮的战斗场景以及嘎达梅林英雄就义的画面;呼麦小黑也歇斯底里般的暴发怒吼,这是在为英雄的悲惨结局而哭泣,是对英雄的呼唤,是对英雄的无比怀念之情。这种氛围,用蒙古长调和呼麦来演绎,真是神来之笔。
歌曲尾声在阿木古楞徐缓的歌声和小黑的呼麦风声中结束,形象的展示出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缓缓的倒在了草原母亲的怀里,只有阵阵风儿轻轻的吹过,何其悲壮而沉重,这种结尾,又是渐进式消隐的方式恢复了平静,象是在祝福草原英雄们安息,也让观众的澎湃的心情和沉重而遥远的思绪回归到现场... 歌曲结束,余音回旋,又令人不禁畅想那一幕幕历史活剧,再次重返时空现场。